很多人問我怎麼調整出濃郁的色彩, 還有我的後製過程為何? 這一篇算是經驗分享, 有沒有受益端看個人.
其實就跟攝影一樣, 口味不同, 見仁見智. 都是主觀的!他愛青菜你愛蘿蔔, 沒有誰對誰錯, 也沒有誰好誰壞, 就是個人喜好!
在網路上瀏覽過不少文章, 集合很多網友的經驗, 加上自己親自測試後, 慢慢形成現在自己後製的制式流程, 不見得是對, 但至少個人目前還算可接受.
先 po Canon 官方網站的手冊以及軟體下載連結處, 以利各位去找相關文件 :
http://www.canon.com.hk/tc/Corporate/About/Driver_Download.aspx 點選下面的機身, 就可以看到一狗票的文件.
1. 在機身設定方面, 我設定拍攝 RAW檔, 加上喜歡濃郁色彩, 因此使用相片風格為 風景, 銳利度: 7, 飽和度: 2 (怎麼設定請不要問我, 使用手冊內寫的一清二楚, 如果這還要問, 請直接 bypass 本篇, 因為懶到連手冊都不看, 更遑論對自己使用的機器以及照片的要求, 順風車好坐, 但還是得自己開過才知道性能如何)
當然, 如果拍攝當下忘記設定好, 也可以回家使用 Canon DPP 調整為上述的設定, 只要開啟您的 DPP, 依照下列設定重新變更即可. 按下 Ctrl-T 叫出工具箱
#1-1 選擇風景, 下方飽和 2以及銳利度7 可以再次設定好
#1-2 在雜訊抑制方面, 請選擇 亮域2, 色差7, 開太高也會糊的一塌糊塗! (除高 ISO雜訊算是堪用, 但後面會介紹更好的選擇 : Noiseware)
2.批次大量處理 :
當您設定好一張之後, 就可以使用批次大量處理的方式, 調整完一張, 點選該圖片, 按下滑鼠右鍵->選擇[將調整參數複製到剪貼簿], 之後再選取全部的圖片, 按下滑鼠右鍵->選擇[套用調整參數至所選的照片中]
此時記得, DPP尚未儲存該設定, 請在左邊的檔案總管目錄中, 點選一下其他目錄, 這時DPP便會問您 :
影像已被修改, 是否儲存檔案? 選擇全部都是. --> 如此, 便儲存了所有的的 RAW檔變更設定, 到這兒才算第一部完成!
如果變更完後, 要再恢復成原本設定, DPP也有支援, 請看手冊!
3. 調整白平衡, 以及色階/曲線.
在DPP可以直接調整白平衡以及色階分佈, 或是利用曲線變更照片氛圍, 請看您的使用手冊. 這邊我習慣調整好色溫, 以及利用色階分佈, 調整到個人喜好的曝光氛圍, 之後再到其他影像軟體處理時, 僅處理細部以及裁圖等等, 加快速度, 也方便有一致性的顏色. 不用再改來改去!
這兒有很多可用的白平衡調整, 如果不喜歡和可以用自訂色溫或是點選方式調整.
4. 如果以上都已經處理完成, 開始將所有的 RAW檔轉成 JPG來做後續細部處理吧!--> 這時可以去喝咖啡看電視或是去洗澡(我都是晚上處理圖片的)
有人又會問, 那麼 RAW檔要不要砍掉? 空間佔很大耶~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, 個人會保留起來, 日後待技術更高竿時, 說不定一張爛照片就變成傑作, 另外, 現在硬碟很便宜, WD 1TG也不過3千出頭, 夠你存的了!我自己就買了5 顆硬碟加外接備份用.
當然, 你不想保留也沒差, 沒人拿槍逼你一定要這樣做, 對吧!電腦是你的, 照片也是你的, 你高興就好!
5. 交給 PhotoShop
這兒個人推薦使用 Photoshop, 其實不僅功能強大, 且有很多已經設定好的功能, 雖然我也只用那幾種加亮加暗/裁圖而已, 另外簡易一點的可以選擇 Lightroom, 當然, 也有人喜歡用光影魔術手, 或是 Photocap, ACDSee等等, 各位高興就好!
不過還是推薦 PS, 因為其快速鍵以及自動化的功能, 讓我處理照片速度加快不少. 這兒各位可以去外面找找課程來學習, 我就不再贅述!
除雜訊, 請愛用 PS plugin software : Noiseware or NoiseNinja, 這兩套算是業界很有口碑的!一般ISO 拉到800以上, 只要曝光不要太離譜, 還是可以做的很漂亮, 所以我拍夜景時都沒啥顧忌, 最高1600都開上去用求取安全快門.
6. 加字
我比較常用 Photocap 加字, 但如果要處理圖形化文字, 如之前明華園的 20090207_明華園之蓬萊大仙(上) 等, 還是用 PS來做比較方便!
7. 其他
有人說, 我的照片不喜歡後製, 殊不知, 當您按下快門的當下, 且在機身內選取 JPG format時, 早就套用了機身設定的後置風格, 不管是標準/人像/風景等等, 那時就是已經利用機身本身提供的影像 chip以及相關 演算法, 幫您的照片做了第一次後製, 更不用說使用底片機時, 您選用的底片, 沖洗照片的藥水/機器/沖洗師傅手藝等等, 都是後製的一環, 即使是底掃成數位檔, 底掃機器也是差很多阿~
上過一次 Alex的後製處理課程, 只講概念, 沒有手法, 當大家都用一樣的機器角度光線拍照時, 那跟copy有啥不同? 因此個人意念如何表達?後製是一種方式, 但並不是一定要!端看個人喜好!當你的前製作業夠好, 好到符合你的需求, 那麼就達成你的目的, 這才是重要的.
否則每家機身/鏡頭特性原本就不同, 每個人都說我不後製, 但明明就是機器幫你做第一次後製, 有何好拿來說嘴的!Nikon 利, Canon 柔, O家色彩濃郁, 各有特色.
當然這兒講的不是無中生有的後製, 如之前那一篇 101大樓的蝙蝠俠 , 不過我的 kuso 搞笑的意念有傳達到, 這就是我的目的, 我認為OK的.
以上, 如果認為這篇對您有所幫助, 就來個回應吧!
歡迎多多批評指教!!隨著個人歷練不同, 以上言論將隨時 update!!
要轉載也請註明出處, 謝謝~